找到一個非常好的題材跟各位好朋友分享
大家看完影片後是不是覺得很像淘汰日蘭呢
是的
很多人挑選協會系蘭壽都是選擇尾巴平的就好
其實尾巴平的正是我一篩要淘汰的魚
為什麼呢?
影片中的仔魚其實是"大阪蘭壽"
協會系之所以會與大阪蘭壽不同是因為篩選方向不同
協會系仔魚尾部挑選要有立體度
下面我引用一段網路文章讓各位能夠更了解
眾所周知,日本蘭壽是蛋係金魚的最佳杰作,迄今已有上百年曆史,也是日係金魚中公認的金魚之王。日本蘭壽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系統:協會係與京都宇野系,以及大阪蘭壽。簡介如下:
大阪蘭壽體型特殊,頭瘤並不如其他蘭壽一樣發達,但鼻隔處長有兩個繡球,且尾型為三尾,顏色以紅白花和六鱗色為主。據說大阪蘭壽迷最初極端排斥蘭壽頭部隆起肉瘤。大阪蘭壽是明治到大正年間(約西元1900年前後)在關西(關西位於大阪附近,關東則在東京附近)一帶盛行,在第二次大戰後“消失”,期間,西川先生和尊父先生二人為了蘭壽、南京、土佐金等高級金魚的“復活”,不遺餘力。經過重新培育出的大阪蘭壽,在體型顯得太圓,和原來的マルコ(丸子,中國進口)二者太過接近,幾乎不被市場接受,因此,沒有繼續保存。據傳,改良後的大阪蘭壽應與南京相近,但要恢復昔日那種美姿,仍需努力花時間去複種培育,這也是為何市場上較少提及大阪脈蘭壽的原因。
大阪蘭壽目前僅有極少數玩家以保存會的方式在玩,其原因據宇野松仁分析有以下兩點:一是大阪蘭壽過分在乎顏色,把重心都放在體色上而忽略了體型。體色這東西幾乎是不會返祖的。連琉金都很少有黑色的。一般墨黑色的魚也作不出來。注:陸蘭的黑壽其實也是返祖。就是因為只考慮體色而沒在意體型,大阪蘭壽才會變成了無藥可救的體形,輸給了關東蘭壽。
大阪蘭壽原本是很可愛,很好的魚。二是大阪蘭壽的消失就是因為審查制度不好造成的。 ”這話雖然也有道理,不過評審基準就像法律一樣,看起來好像是不必要的,要是大家都是紳士的話法律當然是不必要的啦,同樣的道理,像刺尾(尾芯插進胴部)這種返祖現象,要是因為這個返祖特徵很難淘汰就不用嚴格的基準條例來過濾掉的話,很快的就到處都是刺尾的魚啦。

公告
置頂文章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關於 日本蘭壽 冬眠的喚醒
今年遇到了暖冬
在以前的舊場是用綠水冬眠
新場這邊只能使用肥水冬眠
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冬眠,最終必須喚醒
喚醒最快的方法就是進入乾淨等溫的新水裡
然後定溫、大量餵食
但是喚醒的時間要有計畫
例如現在喚醒可能遇到過年
必須有不能出去玩的心理準備
那喚醒到產卵的時間多久呢
依我的經驗,健康的魚10天左右就會發情
若出現不產卵的現象
可能是魚的狀態不佳或刺激不夠
也可能是公母沒分辨清楚或成熟度的配比不對
還有沒有掌握好產卵時間已被其他魚吃完
魚隻數量放置過多也會被其他無關緊要的魚吃光
在以前的舊場是用綠水冬眠
新場這邊只能使用肥水冬眠
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冬眠,最終必須喚醒
喚醒最快的方法就是進入乾淨等溫的新水裡
然後定溫、大量餵食
但是喚醒的時間要有計畫
例如現在喚醒可能遇到過年
必須有不能出去玩的心理準備
那喚醒到產卵的時間多久呢
依我的經驗,健康的魚10天左右就會發情
若出現不產卵的現象
可能是魚的狀態不佳或刺激不夠
也可能是公母沒分辨清楚或成熟度的配比不對
還有沒有掌握好產卵時間已被其他魚吃完
魚隻數量放置過多也會被其他無關緊要的魚吃光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蘭壽 飼育方式交流篇
最近很多人問我,已經每天餵足八餐,但魚只有長大沒變肥,到底怎樣才能讓魚變寬啊!
其實餐數多寡並不重要,每餐的量才是重點,我稍微解說一下差異點好了。
選擇餐數多的朋友通常喜歡控制在五到十分鐘內吃完,但是敗筆是吃完後的間隔太久。
建議改進方式:
1、如果還是選擇十分鐘內吃完,那一小時內改餵二至三次,這樣一天就不止八餐了 😁
2、如果選擇突破原有方式,那就改成每餐吃一小時,換水前連續投餵不讓它休息,這種餵法視情況,必要的話一天可能需換兩次水。
圖片就是第二種操法,想突破原飼育方式的朋友可以嘗試看看,當魚體開始爆裂的時候非常有成就感噢 😙
很多人傳訊問餵到什麼程度才換水,剛好還有一池沒換水,參考一下 ^^
其實餐數多寡並不重要,每餐的量才是重點,我稍微解說一下差異點好了。
選擇餐數多的朋友通常喜歡控制在五到十分鐘內吃完,但是敗筆是吃完後的間隔太久。
建議改進方式:
1、如果還是選擇十分鐘內吃完,那一小時內改餵二至三次,這樣一天就不止八餐了 😁
2、如果選擇突破原有方式,那就改成每餐吃一小時,換水前連續投餵不讓它休息,這種餵法視情況,必要的話一天可能需換兩次水。
圖片就是第二種操法,想突破原飼育方式的朋友可以嘗試看看,當魚體開始爆裂的時候非常有成就感噢 😙
很多人傳訊問餵到什麼程度才換水,剛好還有一池沒換水,參考一下 ^^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日本蘭壽的完美背線
還記的OX那篇日蘭基本常識的大調查吧
今天就來聊聊日本蘭壽的OX
不是 聊聊日本蘭壽的背線
背部的重點:
背部由側面看時,以梳子的背型爲標準(如圖),上部略呈弓形,至尾部有明顯下彎。且表面平滑而無起伏者爲好。還有,背越厚實越好。
尾部的重點:
不論是三尾還是四尾,都必須完整,且左右對稱。尾形以張而有力爲好。尾根部的角度與體軸形成近 45度的上翹爲好。
上面這兩點是我追求十年才搞懂的完美背型
新進的朋友只要有認知就好
如果要求所有優點集於魚的一身
我想必須要用錢來換 😅
日本節目就有演 100萬日幣
關於O的部分是指櫻尾(深櫻.如圖)
這在比較高價魚身上容易產生認知上的問題
看完上面尾部的重點的文章
在跟日本達人購買一次上物你能就完全了解了
(最後一張圖是今年進口的上物)
關於X的部分是指尾桶根部與尾芯的角度(參考各部位對照圖)
最優秀的比賽魚(會用)最優秀的種魚(上物)這個緊密的夾角將成為評審及顯性基因的重要一環
當然還是要跟新進朋友一提 只要有認知就好
如果要求所有優點集於魚的一身
我想必須要用錢來換 😅
*****************************************
蘭壽整體美鑑賞
1.蘭壽整體均衡:鑑賞日本蘭壽金魚時經常提到Balance這個名詞。這裡的Balance就是“均衡”,也就是“整體美”的意思。
2.俯視觀賞蘭壽:觀其一對突出而飽滿的吻端,肉瘤發達的頭蓋、下鬢和鰓蓋,能夠襯托出雄赳赳氣昂昂的頭部,寬大的背幅,左右擁有強壯的胸鰭,延伸著壯而不肥的腹部,再緊接著粗而略短的尾筒,撐著張力強而彈性佳,又大小適中,形態端正的尾鰭,構成了一幅日本蘭壽傲人的模樣。如果某一部位略有不及或稍過,使其整個體態、氣勢失去平衡,而成為形體不佳的蘭壽。
3.側視觀賞蘭壽:從頭部到背、腰、尾筒、尾鰭,將其串連成一條優美的線條,就是側視“整體美”的評鑑要素。背部線條從突出的吻端開始,豐滿的頭蓋(除非有一個相當下垂的腹部,頭蓋可不要過於高聳),順著頸、背、腰、尾筒連成具有像半圓形櫛梳般,線條平順的弧形,緊接著是90度翹起的尾鰭和不可過高的“尾先”,這就完成優美的背部線條。腹部的線條,如果低點過前就有“凸胸”的現象,而低點過後就有腩肚的現象。上下平衡則是尾付的側線到眼睛的一直線為標準,上下各半,因此腰深和腰淺都會影響上下的平衡。
完整文章點此
今天就來聊聊日本蘭壽的OX
不是 聊聊日本蘭壽的背線
背部的重點:
背部由側面看時,以梳子的背型爲標準(如圖),上部略呈弓形,至尾部有明顯下彎。且表面平滑而無起伏者爲好。還有,背越厚實越好。
尾部的重點:
不論是三尾還是四尾,都必須完整,且左右對稱。尾形以張而有力爲好。尾根部的角度與體軸形成近 45度的上翹爲好。
上面這兩點是我追求十年才搞懂的完美背型
新進的朋友只要有認知就好
如果要求所有優點集於魚的一身
我想必須要用錢來換 😅
日本節目就有演 100萬日幣
關於O的部分是指櫻尾(深櫻.如圖)
這在比較高價魚身上容易產生認知上的問題
看完上面尾部的重點的文章
在跟日本達人購買一次上物你能就完全了解了
(最後一張圖是今年進口的上物)
關於X的部分是指尾桶根部與尾芯的角度(參考各部位對照圖)
最優秀的比賽魚(會用)最優秀的種魚(上物)這個緊密的夾角將成為評審及顯性基因的重要一環
當然還是要跟新進朋友一提 只要有認知就好
如果要求所有優點集於魚的一身
我想必須要用錢來換 😅
*****************************************
蘭壽整體美鑑賞
1.蘭壽整體均衡:鑑賞日本蘭壽金魚時經常提到Balance這個名詞。這裡的Balance就是“均衡”,也就是“整體美”的意思。
2.俯視觀賞蘭壽:觀其一對突出而飽滿的吻端,肉瘤發達的頭蓋、下鬢和鰓蓋,能夠襯托出雄赳赳氣昂昂的頭部,寬大的背幅,左右擁有強壯的胸鰭,延伸著壯而不肥的腹部,再緊接著粗而略短的尾筒,撐著張力強而彈性佳,又大小適中,形態端正的尾鰭,構成了一幅日本蘭壽傲人的模樣。如果某一部位略有不及或稍過,使其整個體態、氣勢失去平衡,而成為形體不佳的蘭壽。
3.側視觀賞蘭壽:從頭部到背、腰、尾筒、尾鰭,將其串連成一條優美的線條,就是側視“整體美”的評鑑要素。背部線條從突出的吻端開始,豐滿的頭蓋(除非有一個相當下垂的腹部,頭蓋可不要過於高聳),順著頸、背、腰、尾筒連成具有像半圓形櫛梳般,線條平順的弧形,緊接著是90度翹起的尾鰭和不可過高的“尾先”,這就完成優美的背部線條。腹部的線條,如果低點過前就有“凸胸”的現象,而低點過後就有腩肚的現象。上下平衡則是尾付的側線到眼睛的一直線為標準,上下各半,因此腰深和腰淺都會影響上下的平衡。
完整文章點此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寬180223系統-A系統 過料第61天
有時肥肥 有時瘦瘦 有時肥肥 有時瘦瘦
肥肥時增寬 瘦瘦時抽長 魚苗就是這樣一路長大
定時定量 循序漸進 想急也急不得
最近有分讓高等級魚的朋友照過來
這尾是我留下的種魚對照組
肥肥時增寬是為了目幅、背幅、尾桶的增寬
瘦瘦時抽長這是成長階段性過程
若肥肥時增寬不夠目幅會太窄
這樣的魚肚子容易過大變成三角形 比較不符合現下流行
所以定時定量配合固定換水的成長過程才能做出均勻的體態
有人說哪可能我上班啊~
這時候我只能提示:老木、老北、老七跟自動餵食器 ^^
肥肥時增寬 瘦瘦時抽長 魚苗就是這樣一路長大
定時定量 循序漸進 想急也急不得
最近有分讓高等級魚的朋友照過來
這尾是我留下的種魚對照組
肥肥時增寬是為了目幅、背幅、尾桶的增寬
瘦瘦時抽長這是成長階段性過程
若肥肥時增寬不夠目幅會太窄
這樣的魚肚子容易過大變成三角形 比較不符合現下流行
所以定時定量配合固定換水的成長過程才能做出均勻的體態
有人說哪可能我上班啊~
這時候我只能提示:老木、老北、老七跟自動餵食器 ^^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寬180223-A系統 過料第15天
80g 已經不夠一餐用了!
利用這個機會提醒一下新進圈圈的朋友
魚苗篩選非常重要
尤其是那些尾部不良的
例如揪尾、鯽魚尾
這種尾巴魚游的特別快搶的特別兇
這些魚如不盡早挑掉
荷包失血事小
那些所謂的屌魚被養壞才是真正的大事!
利用這個機會提醒一下新進圈圈的朋友
魚苗篩選非常重要
尤其是那些尾部不良的
例如揪尾、鯽魚尾
這種尾巴魚游的特別快搶的特別兇
這些魚如不盡早挑掉
荷包失血事小
那些所謂的屌魚被養壞才是真正的大事!
寬180223-A系統 過料第15天
約2cm上下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種魚繁殖前夕的最後淘汰
個人認為種魚還是有冬眠過程會比較好
各位有沒有發現從高溫到低溫再由低溫到高溫
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魚失鰾
所以這應該算是繁殖前夕的最後淘汰(看不到的基因)
很慶幸今年種魚冬眠了一個多月
日蘭種魚只有失鰾兩尾、土佐種魚一尾
呵呵~ 不知各位怎麼看 😅
各位有沒有發現從高溫到低溫再由低溫到高溫
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魚失鰾
所以這應該算是繁殖前夕的最後淘汰(看不到的基因)
很慶幸今年種魚冬眠了一個多月
日蘭種魚只有失鰾兩尾、土佐種魚一尾
呵呵~ 不知各位怎麼看 😅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關於評分
關於評分
每位裁判手中各有一支給分尺
每個區域的評分尺外觀規格大小都不依
但相同的都是1~5分
裁判可對每隻參賽魚出分一次
裁判出的分數加總後若遇同分則另外再評分一次
也就是說總分5分的魚絕對輸給8分的魚
只有同分才會在第二回合再出一次分數 😉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土佐金 鰓部微手術
土佐金翻鰓通常都是目狹頭型
但目狹頭型幾乎是顏質較高的
為了挑戰顏質最高養壞屬正常
所以手術就是玩家必要學習的
下面影片中變色那尾就是目狹頭型
個人認為主人還抱希望不願剪到鰓蓋骨
不知各位怎麼看?
但目狹頭型幾乎是顏質較高的
為了挑戰顏質最高養壞屬正常
所以手術就是玩家必要學習的
下面影片中變色那尾就是目狹頭型
個人認為主人還抱希望不願剪到鰓蓋骨
不知各位怎麼看?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看看古早人如何養金魚
大蘇打
中國古籍中對於金魚的記載寥寥,然對於研究金魚歷史,解讀這些古文,既可瞭解古人養金魚的法門,又可解析出中國金魚的歷史淵源,十分有意義。筆者不揣冒昧,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苦尋幾篇,似與古人相隔時空對話,不啻於穿越,頓覺有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給各位愛魚之人。
(一)花鏡
花鏡也稱“秘傳花鏡”,是明末清初杭州人陳淏子(又名陳扶搖,自號西湖花隱翁)所撰,是一部介紹花草、禽鳥、獸類、魚類和昆蟲的專著。作者在明亡之後不願為官,退守居家收徒為業。存世的《花鏡》版本眾多,有善成堂鐫木刻本,日本花說堂重刻本,文德堂木刻本,錦章圖書局石印本,大美書局鉛印書,沈鶴記書局石印本,中華書局鉛印本等,廣為流傳。據考證花鏡於康熙46年(1688)年首次刊印,當時作者已經是77歲的老人了,一生嗜好花草,“餘生無所好,惟嗜書與花……快讀之暇,即以課花為事”,為後人留下一份十分難得的史料。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丸缽影響土佐的未來性
硬挺的大尾袋相對阻力大
沒有丸缽強迫游動易失敗
細長尾袋發展慢沒啥阻力
本就很會游入丸缽反不利
我的心得是
大尾袋要細心控制到入秋
細長尾袋沒有尾肩就淘汰
兩者親骨太硬根本沒戲唱
至於頭尖眼不凸怎麼控制
陽光空氣水加少吃多運動
沒有丸缽強迫游動易失敗
細長尾袋發展慢沒啥阻力
本就很會游入丸缽反不利
我的心得是
大尾袋要細心控制到入秋
細長尾袋沒有尾肩就淘汰
兩者親骨太硬根本沒戲唱
至於頭尖眼不凸怎麼控制
陽光空氣水加少吃多運動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